欢迎光临~北京易诚公关公司!
语言选择: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首页>网络公关

网络公关

反网暴、反黑公关:媒体敢不敢“硬碰硬”?

发布时间:2022-07-27 11:17:40

特别不理解:如果没有调查,哪来公认的事实?如果没有公认的事实,哪来那么多的评论?

真相在一次又一次扎实的、扎心的采访中,在现场,在与当事人的对话里,在目击者的证词里,在背景资料、在专家和有关部门的访谈中,在完善的证据链里,在追问、在禁得起追问的还原中。

这是现代社会中媒介的基本责任。

调查新闻,深度报道。无冕之王,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记者证啊!

01

生来即轻,还时亦净。

阳光依然照在海面,起落了120个日夜,寻亲少年刘学州用生命悲鸣的声声呼唤,得到了真相的回应吗?值得商榷。

曾经反网暴、反黑公关的群声鼎沸,似乎按下了暂停键。互联网有记忆吗?

今年2月,万众瞩目之下,刘学州死亡涉及多人涉嫌刑事犯罪案被三亚市公安局受理,反网暴、反黑公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人们悲痛着、愤怒着、疾呼着:揪出网络暴力的幕后黑手、严重网暴应该提请公诉等等不绝于耳。

三月的大会,代表提案、委员建议,媒体接力报道,反网暴、反黑公关的热度再次登顶。

对侵犯个人信息、煽动网络暴力侮辱诽谤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

这些整治网络暴力的重要举措和要求,写入两高报告,打击网络暴力、打击黑公关成为舆论焦点、社会共识!

亿万次阅读、千余篇稿件、百余次热搜、十余焦点议题,在此期间,媒体一直鼓与呼,信息茧房逐渐被打破,极端脏流量、黑流量,以及背后的黑公关的大规模杀伤引起了众怒。态度坚决,热情很高,后续的行动呢?

120个日夜,刘学洲案早已受理,公诉建议早已得到签收办理,但是迄今未见一篇主流媒体的追踪报道表态一阵风,后续的报道呢?

何况,还有一个又一个的刘学州的悲剧,那么多崭新的、典型的案例,有记者调查吗?比如,卧底水军黑产,查实黑账号、黑公关、黑金主?不要再讲打击黑公关的意义和重要性了,就像杀人放火违法和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这一点无需口号式的重复再重复。关键是,行动!

公众关心的是,谁杀人了?谁放火了?伤害了谁?怎么伤害的?伤害到什么程度?应该受到什么惩罚?元凶首恶怎么法办?共犯怎么追责?有没有制度保障和救济渠道?

说一句重一点的话,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个315晚会搞了一个调查报道,牵出万词霸屏的天津某家水军公司作恶典型,黑公关、黑流量、黑水军被揭开冰山一角,但缴纳200万罚款过后,甚至没有媒体追问:谁是黑金主?那个花钱为自己歌功颂德,想方设法构陷对手的幕后,现在依然神秘。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不打击黑金主,就不能彻底铲除黑公关。

仅从目前来看,黑公关一手遮天导致的大案、冤案,依然是悬案、疑案,调查如何、进展如何,媒体几乎无人问津媒体一直在等蓝底白字的公告或者会议通稿,媒体似乎忘了自己手里有采访拍照权,只会写口水时评,却无法给公众提供真相。

这样的媒体,难道不愧对社会公器的职责?

千呼万唤求不来一个真相,究竟是为什么?

盛会、盛况、盛景、盛世,繁华呼啸而过,一切好像都变了,一切好像都没变。

02

新闻媒体们,究竟在呼唤什么?

《人民日报》三评网络暴力:别让网络暴力污染精神家园

《央视新闻》建议加大对网暴施暴者的惩治力度

《半月谈》评论:精准打击网暴

《中青报》拿出洪荒之力整治网暴,绝不是小题大做

3月以来,媒体反网暴、反黑公关的集中报道,都是评论,都是态度,都是观点,都是旧案新说,竟无一家硬碰硬。

只有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曝光了黑公关不法口碑推广,被处罚200万。除此以外,新闻媒体的调查为零、采访为零、挖掘为零、追问为零,人们期待的真相与事实依旧暗无天日,新闻媒体社会监督的职能,难道要沉重地压在每一个普通网民的自媒体肩上?

谁在诉说?谁在聆听?谁在饱尝网络暴力与黑公关的恶果?谁又在逍遥法外、游走在社会监督和法律的灰色地带?

媒体不能只做会议和通告的传声筒,必须重拾真实、客观的第一准则。

口号振聋发聩,观点堆砌成山,态度异常坚决,可在眼力、脑力与笔力之外,新闻媒体最该践行的脚力在哪里?

没有网络黑灰产的卧底调查,没有热点事件的挖掘与追踪,没有对网络暴力当事人的采访追查,轻描淡写一阵风,难道只等着一年一度的315?人们期待的调查记者、深度采访销声匿迹,人们期待的一线报道和一手资料不复存在。

真正的记者,难道不应该天天315?

03

问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答案是新闻报道的目的,无真相,无正义。

调查现实问题,寻求事件真相,解释问题本质,这是记者的天职,是媒体的宿命,是新闻的生命力。

当记者丧失了跻身一线的激情,我们只能看到满篇的据知情者爆料、据相关人士透露、据网民说,新闻报道你转载我,我转载你,转成了一个虚幻、荒唐的围城,公众走不进去,真相无法突围。

当记者丧失了挖掘真相、调查事实的动力,我们只能听见雷鸣般、雪片样的大话、空话、套话,机制、规律、学术、原理,那是学者与专家的广阔天地,直面现实问题,勇于承担监督职能,才是新闻记者开疆扩土的领域。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从玉华曾说:我们常常低估读者对真实的接受度。复杂的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力。

自我阉割、自我降格、自我禁语、自我逃避,当媒体主动丢弃事实与真相赋予的生命力,谁来守望这个时代?

04

我们曾有过最好的调查记者和深度报道。

《新闻调查》说,探寻事实背后的真相:有的被权力遮蔽,有的被利益遮蔽,有的被道德观念和偏见遮蔽,有的被集体无意识遮蔽,有的被狭窄的生活圈子和知识技术遮蔽。

《南方周末》说,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从渤海2号到孙志刚之死,再到魏则西事件,调查记者们用脚踏出了新闻监督、社会清朗的一片天地,用事实和真相的力量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2003年4月25日发表于《南方都市报》记者:陈峰、王雷

《举重冠军之死》

2003年6月19日发表于《南方周末》记者:李海鹏

《谁的鲁能?》

2007年发表于《财经》杂志第一期,记者:李其谚、王晓冰

《永不抵达的列车》

2011年7月27日发表于《中国青年报》记者:赵涵漠

调查新闻、深度报道一直处于新闻的金字塔顶端,是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深入细致采访当事人,深度挖掘新闻细节,用新闻事实才能赢得读者认可。

面对黑公关和网络暴力,为什么我们的调查新闻、深度报道频频失责、失语?任由社会撕裂、网暴肆虐、黑公关猖獗,任由清朗网络和法治社会持续失控?

记住,讲一百句道理不如讲一件事实

《人日》高强度发表了罕见三评,但压实平台责任的监督力量从何而来?急需司法机关强势介入的案件谁来曝光?

情绪放在事实下面,观点放在真相下面。报道不是各方观点的简单罗列,不是个别媒体主理人情绪的煽动、流量的冲动,三评的落实与推进,需要完整的证据链条来支持,需要全面的真相事实来支持。

当热点褪去,热度消散,当徒留一片浩瀚未知的现象之海,人们更需要真相、事实,需要记者的调查、发声,宏大要藏在具体入微里,藏在抽丝剥茧里,藏在迷乱线团的缝隙里。

往小了写,是写切口小、写个体,往大了写,是写时代背景、写社会属性。看起来,我们总是在找一个个的点,写一个个的人,其实我们在写大时代、大中国。

调查性的深度报道不是奢侈品,而是这个时代的必需品。

反网暴、反黑公关,需要调查记者、需要深度报道、需要严肃新闻。

一步步用脚向前走,采访越多,稿子的逻辑梯子就越高;调查越深,新闻抵达的地方就越开阔。调查性深度报道的最后一个句号,有时候是采编认知的最远处,有时候是你的脚带你抵达最远方的有一个起点。

我们期待大案要案的立案、调查,期待政策、规则的推进、落实,期待网络空间的健康、清朗。

用好记者证,行使采访权,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观点和态度让位于客观事实,让新闻的力量与网络暴力、黑公关硬碰硬。

我们的期待,终将成真。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