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易诚公关公司!
语言选择: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首页>网络公关

网络公关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出台:跟帖评论到底有多乱?

发布时间:2022-07-11 14:49:5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两项新规引发业内外热议,有网民认为,新规将给网络水军、网络恶意跟帖予以严厉打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51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6.3%,互联网已经成为多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赋权之下,跟帖评论成为各地区、各群体网民在网上分享信息、表达意见、交流观点、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不同利益出发点、不同的学科教育知识、多样的文化熏陶背景,多元化的跟帖评论对于提升社会个体开眼看世界,提升社会共识,促进融合皆有积极意义。在互联网论坛上,不少网民跟帖的精彩程度有时甚至超过新闻主帖本身。

然而,在人人持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跟帖评论可谓乱象丛生。从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接受举报情况看,一些跟帖板块存在淫秽色情、虚假广告、血腥暴力、侮辱诽谤等违规信息,跟帖中随处可见恶意广告刷屏,充斥着各种低俗的图片、黄段子、淫秽小视频,一些造谣抹黑、谩骂攻击、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极端言论处在无人管理的空白状态。这些跟帖乱象,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恶化了网络言论生态,也是网民深恶痛绝的。

网络跟帖评论乱象,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从个体来看,部分网民因没有实名认证,对于自身发言约束力较弱,将评论平台当成了发泄情绪、表达不满的渠道,加上跟帖可以在不同平台转换,用户具有流动性,违规成本较低。从平台方来看,面对海量的评论帖文,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难题,加上没有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上的硬性要求,长时间重新闻/主帖、轻跟帖,致使违法言论跟帖畅行无阻。

新规的亮相与网络舆论环境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人民网评文章指出,如今,告别了早期原始生长的黑暗森林状态,网络发展进入了信息高度提炼、权利责任清晰的新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发帖留言等内容作为《网络安全法》的分支领域,对网络立法进程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网络实名制在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已经明确,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再次重申真实身份认证制度。根据新规,网站要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实名认证过程会增加个人信息的采集和存放环节,对于新闻媒体与互联网企业而言,意味着肩负起更重要的公共责任,既要防止从业人员非法牟利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更要在技术上加大投入,提高应对安全缺陷、漏洞、黑客等信息安全风险,保障个体隐私与信息安全。针对非法网络公关等乱象,《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发布、转载、删除信息或者干预呈现结果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

近些年,随着网络直播、网络剧的兴起,视频弹幕是年轻网民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中明确将弹幕归入跟帖的一部分。弹幕转瞬即逝,为了更好地追根溯源,新规中要求提供弹幕服务的网站要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并要求网站建立先审后发制度,当好跟帖评论的把关人。

诚然,跟帖评论作为网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重要手段,加强跟帖治理也引发一些民间对言论自由受限的隐忧。对此,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针对的是用户公开发布的信息,而不是个人通信信息,不会损害个人隐私;要求处置的是违法信息,也不存在妨碍言论自由问题。对于一线工作者来说,如何准确把握言论空间尺度与法律边界,避免一刀切显然考验着基层执法水平。

(作者 |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特约舆情分析师 卢永春

人民云——大数据中央厨

众云大数据开放平台

众云是业内领先的智能化舆情监测分析平台,一分钟注册,永久免费。

人民慕课

人民慕课致力于成为党政干部新媒体素养、舆情应对的网上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载体。

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微信公众号

《网络舆情》

杂志发行部

《网络舆情》帮领导干部读网

电话:010-65368404

邮箱:[email protected]

培训咨询中心

关注人民大课堂

人民网高端舆情培训长年招生

报名电话:

徐老师 010-65363211

任老师 010-65363952

报名邮箱:

[email protected]


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微信公号,独家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及作者

主编|胡永明实习编辑|张晓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