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公关的主要业务是替委托人恶意攻击竞争对手和有偿化解负面信息。前者通过杜撰虚假信息并加以散布,来攻击竞争对手;而后者则以有偿方式,委托公关公司或网站内部人员,通过删帖、搜索引擎优化以及搜索屏蔽等手段来避免负面舆论的传播。
——《人民日报:黑公关网上闹得欢》
说到黑公关,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利用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等方式对竞争对手攻击,例如梵大集团遭代理起底,或涉嫌传销?、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虽然最后这些文章的作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也确实破坏了公司的名誉。
普通人可能觉得这些大公司会遭到黑公关,觉得黑公关离我们很远,都是神仙打架,打不到我头上,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就在近日,国家扫黄打非办公室就发布了一则普通人遭遇黑公关的新闻。小梦(化名)是深圳市光明区一名刚上初一的新生,她的性格开朗活泼,本以为在初中校园会有新的同学和朋友,却不想迎来了一场噩梦,小伙伴们开始对小梦指指点点,避而远之。面对这一切,小梦不明就里。直到她翻看微信才找到了原因,她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并且和许多诽谤她为渣女的信息放在一起,对她进行抹黑,甚至让她身边的好友都受到影响,对她进行了排挤,孤立,导致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她要求文章作者删帖时,却被要求支付2200元的删帖费。警方得知消息,立刻进行调查,作者如此明码标价,这绝对不是个案。
在对涉事公众号进一步调查后,深圳市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入了民警的视线。这家公司有着严密的分工和组织架构,在网络上恶意编造虚假信息,贬损青少年人格,破坏青少年名誉,使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中受到影响,最终实施有偿删帖谋取非法利益。而有偿删帖的酬劳,则是以阅读量多少来进行衡量。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恶意营销文章,也应算作黑公关的一类,这类文章或无中生有制造热点,或假借名人之口传播谣言,或利用伪科学误导民众,或炮制夸张标题引发焦虑不安。这类恶意营销的账号,如果任由传播,对于互联网的生态文明,将是一种威胁。对于这种文章进行清理并关停发布者账号,在法律及道德上都是合情合理的。既是为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也是维护公共利益、捍卫法治尊严的现实要求。据国家网信办统计,仅去年一次对于各平台黑公关的整治,就已清理相关文章6126篇,关停账号18576个,这就是坚决打击的实证。而这次整治,自然也离不开各平台自发的清理,也离不开审核员的工作。
在具体针对黑公关的审核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造谣文章,审核员应该做到有理性,客观的认知。现在网络如此发达,随便动动鼠标进行搜索,很多谣言就会不攻自破,如今年新年时的文章《发早安等问候祝福图片要收费》就是一些自媒体用户哗众取宠,这种明显违背常识的文章已经被证实为谣言,被各平台主动删除。类似此类谣言的传播已经触犯法律,应当由审核员进行判断并主动删除。
其次,对于一些公司商业运作的黑公关文章,平台应该加强监管,不能任由黑公关公司游走在灰色地带。审核员应该加强辨别能力,分析作者的立场与发文目的,不能任由平台被当作公司之间进行攻击的战场,这对于平台的公信力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而对于上文提到的对于个人的攻击,审核员更要进行留心。在大数据尚未明确的时代,大家对于隐私本就极为看重,如果还有文章指名道姓发布被人肉者的消息,审核员应该不予通过,以免文章发布后被作者当枪用,威胁黑公关的受害者,让他们受到二次伤害。
对于黑公关类文章,要实现有效治理,需要平台尽责。如果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恶意营销账号仍会卷土重来。只有压实主体责任,加大惩治力度,平台主动发力尽力,实现精准管理,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更需清醒认识的是,在畸形利益驱动下,恶意营销账号不可能自动消失,只能继续加大力度,各大平台一同齐抓共管,这类恶意营销账号才会走向式微。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一点信息研究院
新浪微博|一点信息研究院
·欢迎关注我们,一家有温度的资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