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媒体黑公关让一些企业闻之色变
一些自媒体靠黑公关获取高额利益
有的一年能收数千万元
2019年,上海警方就通报了一起90后夫妇利用非法搭建的41个新闻网站,通过移花接木、恶意传播企业或个人负面信息实施敲诈勒索的案件。
据了解,该团伙以每篇负面文章500元的价格起底实施敲诈勒索,不到一年,该公司涉案账户收入已达100余万元。2019年1月17日,上海警方远赴湖北省孝感市,抓获嫌疑人关某等4人。
自媒体兴起后
类似黑公关的案例并不少见
而企业明知对方在敲诈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往往会选择花钱息事宁人
在江苏宿迁市,一家新材料有限公司被多次敲诈,民警深入调查,发现这个所谓的3•15消费者服务平台并非官方媒体,而是嫌疑人陆某私建的黑网站。不仅如此,陆某还让员工四处搜罗有关新材料有关公司的投诉,甚至雇佣网络水军进行恶意扩散。
负面信息经过陆某等人的一番炒作后,使得被投诉商家对网络舆情引起重视,无奈之下,只能联系陆某协商删帖。因担心引起更多人的误解,公司先后给对方打款20万元。
就这样,陆某先后向宿迁市多家企业非法索取30万元。目前,陆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黑公关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指的是利用网络,通过发帖评论等方式歪曲事实,捏造假新闻,损害企业或个体的名誉,以此来谋取不法利益。
将负面信息放大,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或是炒剩饭,拼凑不实新闻,将眼球效应发挥到极致,这正是它与正常监督的区别。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黑公关也形成了完整的媒体矩阵和黑产链条:
从公关公司在网络上发布广告信息来吸引客户,到客户需求沟通,根据炒作点进行黑稿策划,再到联系网络写手,成稿后通过自建网站或网络大V发表、扩散,进而制造话题,最终形成舆论攻击目标,这就是一条成熟完整的产业链。而寄生在上面的自媒体则因为利润成为企业之间恶意竞争的打手或者是利益至上的敲诈道具。
黑公关严重扰乱网络秩序
损害相关企业及个人合法权益
实质上是披着媒体外衣的违法犯罪
早有法律规定,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依旧提供有偿发布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以非法经营罪论处;如果通过自己搭建的小型网站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再向公司进行敲诈勒索,则构成敲诈勒索罪……
如何应对黑公关?
过去几年相关部门展开多次专项治理、净网行动,都将黑公关作为重点之一。8月27日,国家网信办启动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也将黑公关纳入整治重点。
针对黑公关敲诈,在打击整治基础上,还要压实平台责任。平台方要强化管理,建立涉网络水军、黑公关清单;落实好用户实名制,防范批量注册操纵或者非法买卖账号行为;对网站重点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严防人为操纵。同时企业要坚持原则,立身要正,如遇黑公关,及时向平台相关部门举报,不能助长其嚣张气焰。
来源:深圳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