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易诚公关公司!
语言选择: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首页>网络公关

网络公关

网络舆情服务的22条行业笔记

发布时间:2022-07-18 16:12:47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神秘的产业。

中国网络舆情服务产业,从来没有一个标准清晰的定义,多数时候都隐藏在幕后,玩家也不算太多,但是对于巨头企业,是不可或缺的标配,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整个网络舆情服务产业,已经形成了政府、媒体、教育科研、软件和商业等五大背景的行业格局。从10亿元规模到100亿元规模,众说纷纭亦没有定论。

本文仅聚焦于商业舆情部分,用一份行业观察笔记,帮助读者从入门到懂行。

巨头财经「产业常识」系列第01篇。

文 / 花哥

出品 / 巨头财经

01

入门笔记

笔记1:舆情分析的五个步骤

通常情况下,舆情数据分析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去噪→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

舆情数据分析具备时效性,数据需要从各大网络平台持续收集。将海量原始数据转化为有效精准数据,是一流舆情公司区别于同行的一项重要能力。

舆情数据分析工作链路关系到数据与人工间如何协作互补,突显出团队及管理的重要性。

笔记2:全网舆情监测目标平台优先级

目前,主流的舆情监测目标平台包括:

社交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

信息流平台: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等

媒体平台:党政媒体、商业媒体等

金融平台:腾讯自选股、同花顺、雪球、老虎证券等

搜索引擎:百度、搜狗、360等

其它平台:知乎、小红书、豆瓣、百度贴吧、脉脉、黑猫投诉等

笔记3:需求洞察是关键

舆情分析不是算命,不能无中生有。它基于平台大数据,也受制于平台限制:朋友圈、聊天记录这类私密渠道,正规舆情公司不能也不敢获取、追踪信息。另外,有些吹AI概念的公司号称可抓取海量数据、号称人工智能可解决一切问题。但舆情分析也不是一套纯粹的算法模型,靠人工智能解决复杂的商业舆情问题存在极大挑战。

无论强调数据全还是信仰人工智能,其背后都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好的团队,能从客户需求中理解自己的能力与价值,筛选出更精准的数据,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笔记4:看不见的不可能三角

舆情产业天然要求舆情服务具备准确及时低价能力。受制于客观条件和资源投入,三者同步达成的可能性几乎为0。准确及时低价之间存在着看不见的不可能三角。

目前主流的价值排序为:准确 > 及时 > 低价,需要在保证精准度和速度的前提下,再择优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服务方案。

外行看价,内行看准。

笔记5:数据求量更求质

能有实力秀海量数据的服务商并不多,算是行业一梯队的标配条件。但万事皆讲究度,一味只求数据全并不可取。精准数据的重要程度远胜于海量数据,两者之间差着一道信息去噪能力。

美食家的真正战友,是能把食材色香味精准提炼的五星级大厨,而非从地里刚收上来的一麻袋一麻袋粮食。

笔记6:AI技术加速算法模型,但还很早期

随着AI技术的进步,也为舆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技术手段。目前AI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分词、实体识别、情绪判断、关键词提取等基础的文本分析能力,比如主动事件发现、智能预警预判、智能信息检索等技术也走进人们的视野。

技术上未来期望实现对模型算法的加速,以此降低舆情分析服务中的人力成本,将分析师价值更多的放在舆情分析核心需求中。

但是,AI的整体贡献比依然很低。一方面,舆情是一个需求相对窄众的赛道,AI技术成熟会晚于教育、医疗等其它产业;另一方面,有舆情前瞻能力的舆情分析师依然不可或缺。

02

进阶笔记

笔记7:专业舆情分析师很稀缺

在舆情产业中,稀缺的不是数据而是人才,专业舆情分析师是最宝贵的资产,因为培养难度极大。

其中,初级舆情分析师需要培养一年以上,中级舆情分析师需要培养三年以上,高级舆情分析师需要培养五年以上。

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专业舆情软件的监测和分析能力不断进步,许多舆情监测机构宣称依靠软件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但真实的结论是,仍然需要舆情分析师结合数据撰写舆情报告。

作为新兴产业,人才供给侧存在滞后性。目前国内的舆情分析师由传统新闻宣传工作者转型而来的不在少数,不仅在数量上存在很大缺口,在质量上也有待提升。舆情分析对于专业性要求高,它要求从业者有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众多专业学科基础知识。没有这些专业训练,便不可能有真正的舆情分析能力,因而这个行业目前人才储备存在较大缺口。

这也意味着,对于一家舆情服务商来说,人才的培养能力是决胜的关键。

笔记8:本质是技术能力+人工分析并重

技术的发展为舆情服务带来边际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但舆情分析师的人力成本有增无减。因此,无论从外界看起来大数据公司有多么狂拽炫酷,本质上,商业舆情会是一个以技术能力+人工分析构建起行业壁垒的产业,比拼的是系统能力、服务能力、内部管理能力。

笔记9:巨头和中小微需求完全不同

舆情的获取是有成本门槛的,整个舆情过程并不是拿几个关键词在网上搜搜这么简单,不同的企业对舆情的收集和处理是不一样的。

小企业对舆情资讯的需求不复杂,获取方式也比较单一,可能只需要通过某些特定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收集结果就可以了,比如企业名称、企业项目等,或是使用标准化SaaS产品实现日常舆情资讯的获取。

中大型企业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所设立的舆情部门/公关部门不仅仅是获取企业和产品在网络中的舆情态势数据,更会在政策走势、行业洞察、公关营销案例、竞对分析等方面存在大量专项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在市值十亿美金以上的公司中,约有4成有专属的舆情服务商。而A轮前的中小微企业,这个比例远远不到1%。

03

懂行笔记

笔记10:多数甲方不需要直接使用舆情系统

多数甲方不直接使用舆情监测系统。这是和其它SaaS赛道非常差异化的点,系统是给舆情分析师使用的,而不是甲方。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舆情分析师更擅长于对关键词的优化设置及数据清洗,以此快速作出研判;公关人则只需要基于准确的数据分析结论作出合理决策。

舆情分析需求强的甲方选择的舆情公司更好,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持续被新兴艰深需求淬炼的舆情公司,掌握着行业最优秀的人才和经验。

笔记11:长情服务是优秀服务商关键指标

服务企业是单次还是多次,是短期还是长期,这是评价舆情公司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拿着单次小样本合作项目当客户案例的舆情公司比比皆是,但舆情分析的背后,考验的是服务商对企业、品牌、产品、领导人等方面的深度认知,这是长线、多次的舆情服务中才能沉淀下来的核心服务价值。

笔记12:HOW才有价值

简单资料汇集型的舆情报告已很难赢得客户,舆情服务从告诉受众是什么,发展到解答为什么和怎么办。对于一些处于舆论漩涡中的个人和机构而言,听听专业舆情分析师和危机应对专家的点评和建议,熟悉网络舆论背景和新媒体传播规律,进而决定怎么做,变得越来越重要。

笔记13:咨询建议往往是点睛之笔

是否拥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舆情服务团队,结果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专业的舆情服务团队能融会贯通地从过往同行业或者跨行业的服务经验中给到客户中肯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往往成为点睛之笔。

笔记14:低价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在很多招标场合,会因为价格原因,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于行业来说,该反思两点:1、价低者中标某种程度是甲方业务层懒惰的表现;2、宁愿低价亏损也要中标的团队是多缺竞争力。

笔记15:从通用走向定制

舆情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垂直精准成为主趋势,各大舆情公司开始针对大/小企业、政务机构/企业品牌/公关营销公司构建个性化服务,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组合方案和垂直领域。

笔记16:高增速产业激发舆情服务需求

过去两年,除了以BAT为代表的主流互联网公司,在教育、医疗、房产、新能源等多个高增速赛道,舆情需求被极大激发,包括好未来新东方、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万科碧桂园、蔚来威马等垂直巨头,都开始重视舆情服务价值。

而且,这些赛道,都已经有专门的垂类舆情产品和服务出现。

笔记17:泛人群舆情服务免费化成为趋势

To C和To 小B类的舆情服务,因为商业价值不高,免费化成为主流,依托于微信小程序生态等新技术手段,为广大用户提供基础的舆情监控服务。各家舆情服务商,也将此作为吸引获客引流的方式。

然而,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舆情服务行业正从通用走向定制。

笔记18:灰产猖獗,仅一线之隔

网络删帖网络水军网络打手网络病毒和恶意炒作等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伤害了健康的舆论生态,也使外界对舆情服务行业形成很多误解,社会各界呼吁推动舆情服务行业的透明化、规范化。

这种同时兼营网络删帖业务的舆情监测公司在行业内大概占20%。这些乱象渐渐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营销和公关手段,在影响舆论的过程中,凸显出许多负面性问题。

作为舆情服务产业从业者,最重要的是守住道德与法律的边界,在价值观层面杜绝灰产的业务关系。

守住底线。这是选择一家舆情服务商,优先级最高的先决条件。

04

专家笔记

笔记19:政务研判独树一帜:人民舆情、清博舆情

人民舆情在政策解读、舆情研判及舆情处置方面积淀深厚;清博舆情紧跟时事热点,快速研判舆情走向。

两家机构的媒体/高校背景,天然适配大部分政务舆情的业务场景。

笔记20:SaaS数据独领风骚:新浪舆情通、智慧星光

新浪舆情通以微博官方数据为基础,To G市场渗透较多,提供工具兼服务;智慧星光积累了海量原始数据,相比其他舆情公司,数据量较大。

两家机构数据层面各有优势,甲方需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原始数据供应商。

笔记21:企业服务独占鳌头:慧科讯业、知微数据

慧科讯业是港资背景,作为传统老牌舆情服务商,在奢侈品、医药等行业深耕多年,在华东市场相对强势,综合服务能力较为稳定;知微数据能够提供情报感知、情报分析和情报智库多层次服务,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有百分之七八十正在使用这家公司。

两家机构行业口碑好,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相对靠谱。

笔记22:各有所长,按需查阅

其它主流玩家还包括:艾利艾智库、苗建信息、红麦等服务商,因为篇幅不一一展开介绍,官网如下:

人民网舆情:https://www.peopleyun.cn/

清博大数据:http://www.gsdata.cn/

新浪舆情通:https://www.yqt365.com/

智慧星光:https://www.istarshine.com/

慧科讯业:http://www.wisers.com.cn/

知微数据:https://www.zhiweidata.com/

艾利艾智库:http://iricn.com/

苗建信息:http://www.miaojian.com/

红麦:http://www.soften.cn/

为避免营销嫌疑,不做决策引导,具体相关业务,建议自行查阅,这行也有货比三家的习惯。

05

巨头财经的思考

数据是一座座金矿。

舆情产业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行业对其完整价值的挖掘还不到10%。

当前,舆情监测、分析和管理的最大用途是,通过技术+人工方式对互联网公共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为政府和企业的智能决策提供帮助,以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在如此海量的数据下,如何从舆情之中筛选出情报,将成为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旧有的行业惯例会不断地被新参与者打破。

从舆情到情报,是所有从业者该认真思考的方向。

部分参考资料:

1. 人民研究院,《略论我国舆情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 柠檬公关,《公众呼吁舆情服务规范化 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

3. 51CTO,《利用数据分析进行舆情挖掘概要介绍》

4. 千速云,《企业舆情要怎么获取,如何处理负面舆情信息》

5、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做好舆情挖掘》

……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