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企业在进利用公关实现对应目的的时候,找准切入点至关重要。危机公关处理概念如此,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的公关操作原理亦是如此。
如今,公关已经成为企业品牌推广、产品营销、化解危机重要实现手段。随着公关概念的深入人心,企业对于公关也就越加的依赖,逐渐给人产生一种公关万能的错觉。
那公关是万能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公关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很多企业在应对如今市场竞争的时候,公关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但同样也有很多企业,在运用的公关手段来实现相应目的的时候,却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抑或是所行难得所愿。在这些人眼里,公关,仿佛在某些时候还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
其实,从本质上讲,公关无论其能量有多大,终究是一种手段,一种技法或者说是一种武器,器之功效如何,其实关在在于使用它的人,以及使用它的方法。为此,笔者此次便为大家讲一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把握公关的切入契机。
一、企业开展公关行为的三大切入原则
公关的多功能性,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此也就不再多言。企业在选择公关的手段实现对应目的的时候,需要把握一些切入市场的原则,不然,某些公关做法非但不能帮助企业实现目的,反之还会阻碍其发展。企业公关手段开展,需要根据市场环境而定,乱招终究是靠运气取胜,能一时,却不可一世。
1、时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企业在开展公关活动,第一大原则便是要顺应市场消费语境,顺应市场。
犯众怒者,何以安生。
消费语境指的是在某行业内,消费者公认的消费价值体系。如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时,三聚氰胺危害民众健康;地沟油是有害的;华为是国民品牌等。简单来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常识。
做个简单的对比,如果当三聚氰胺爆发的时候,企业出来发表声明,三聚氰胺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民众会听从吗?
当地沟油内幕被揭发的时候,涉事企业站出来声明,地沟油为健康产品,并且是一项资源绿色利用行为,民众会认可吗?
华为手机如今是大众所公认的名族品牌,如果某手机商企图通过诋毁华为,以达到推广自身的目的,那最终可能就是惹得一身骚的结局。
通过上述案例列举,笔者所要表达的观念就是,企业在进行公关行为的时候,需要从市场消费语境出发,切记要避讳触犯众怒的可能。
把握消费语境,顺应市场,从而推行对应的公关行为,才是企业运用公关打入市场的第一步。同样企业在危机公关处理中同样如是,在危机爆发的时候,通常狗一点,是众多企业的共识。毕竟,过激的言行,会激发矛盾的进一步恶化。
2、角度:统筹全局,择地而处
当企业顺应市场做出对应公关行为的时候,此时便到了公关活动开展的第二原则:角度。
顺应市场,发出对应属性的言论和行为,固然不错。但这种行为终究只是自保有余,进取不足的状态。
顺势而为的道理很多企业都非常明了,但人云亦云的行为,终究无法让企业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此,企业公关的角度,才是第二大切入原则。
从全局出发,分析受众,明确各大属性的竞争强度,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选择出对应属性的市场,方才是统筹全局,择地而处的关键所在。
淘宝平台推出天猫双十一的活动,一时间,让所有企业都看到了新的竞争方向,折扣促销。在此基础之上,各大电商平台便开始了一段长时间的价格攻坚战。
顺应大势,选择低价促销的方式并没有错,但所有 人都在往同一方向竞争,当市场饱和之际,便是各大平台山穷水尽之时。二八原则与马太效应,从来都不容忽视。
正是如此,在各大平台都在竞争低价之时,京东便及时退步抽身早,开始打造物流服务快人一步的形象。当双十一各大平台物流滞塞之际,京东的快人一步,深入人心。在如今的受众印象中,京东物流的快速印象,依旧深刻。这一特点也成功让其从众多电商平台中脱颖而出,地位仅次于淘宝。
企业在开展公关活动的时候,找准角度最为关键。市场消费语境或许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现剧烈改变,但却是很容易被引导的。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同样如此。
企业在进行公关切入的时候,应当保证在不触及整体消费语境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用公关来引导群众的消费偏好,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盲目的公关行为,其实更多的作用不过是企业负责人的心安理得而已。实际意义,或许还不如只用用简单粗暴的广告 推广来的实在。
3、目的:众法归一,趋利而为
无论企业所做的公关行为如何多变,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益。
可能 很多人并不会这么理解,比如王老吉的豪掷一亿,赈灾汶川大地震,很多人觉得这纯粹就是最直白的亏损;丰田汽车在钓鱼岛事件爆发的时候,受到最惨劣的伤害,最终却是为安抚车主,于是便主动承担车主大部分的损失,何来盈利之说。
从发展眼光来看,王老吉从捐款至今,热度经久不衰,品牌形象依旧根正苗红,制霸凉茶市场,所受到的利润又何止一亿。丰田汽车在钓鱼岛事件过后,通过相关的弥补措施,最终也快速回血,企业销量也在逐年拔升。假使不是当初种种,如今可能再无丰田之名了。利可见矣。
所有的公关手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盈利,只要把握这个方向,那公关行为在本质上便不会存在偏差。当然,利润只是目的的表象,更深层次的公关第三切入原则就是公关目的。
佛曰:种善因得善果。果之成也,始于因。企业在开展公关行为的时候,要明确公关的目的,不可因为公关而公关。换言之也就是理清楚公关的逻辑。
从顺势而为,到择地而处,再到趋利而行,一切都要行之有因,方得其果。
二、切入时机时机实操案例及解析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后,国内乳制品行业都受到了毁灭性的冲击,各大乳制品企业都陷入危急时刻。我们便以两大乳制品品牌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当然,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三鹿集团无疑是绝对的时间核心,也是承受最直接伤害的企业。至于其他企业,严格意义上来讲,虽有错,但属于牵连状态,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来看一看伊利和蒙牛对该事件做出的危机公关处理方案吧。
伊利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后,首先无可避免的是承受巨额的损失。其次,伊利在承担损失之后,并没有想着要去改变已然形成是消费语境,而是运用引导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形象重塑的目的。
伊利很明白,群众对于三聚氰胺的痛恨,已经无法抑制,过多的解释都无法让群众的观念发生改变。为此,伊利通过分析可知,群众之所以反响剧烈,根本原因就是奶制品安全问题,人人自危。如果在群众心中种下奶源安全的印象 ,那危机也就迎刃而解。
首先,伊利在三聚氰胺事件缓和的时候,便开始推出优质奶源、喝放心奶的口号;随后,通过官方渠道向大众传出安全奶源的概念;最后,通过安全奶源让大众认可,重新踏上巅峰。
相对于伊利的步步为营,蒙牛的做法就显得粗暴很多。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际,蒙牛总裁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想要相性扭转局势,便在事件最热的时候,发布了一边万字长文的公关稿。
当这篇万字长文一经发布之后,群众反响剧烈(属于非常愤怒的哪种),一时间,便产生了一种尴尬的局面。
事件爆发之后,起初所有人的矛盾主要目标只是三鹿集团而已,当万字长文发布之后,蒙牛无疑是一脚踏进了群众视野,一时间成为了第二个泄愤对象。
因为该文中着重 强调的是自己的无辜和三聚氰胺的不知情,最直观意向就是想要从情感出发,推卸自己的责任。但,它却错估了群众的愤怒值,最终便以一场失败的公关而告终。
不合时宜的公关行为,非但没有让蒙牛度过危机,反而遭受到了更大的损失。
案例分析
1、事件爆发时刻,所有企业首先考虑的是避其风头,不然就会殃及池鱼,造成更大的损害。伊利在事件平缓之后,推出安全奶源的概念,重新占据群众消费意向。蒙牛急功近利的推责声明,却莫名的形成了揽责尴尬境地。
2、明确目的,从目的出发推到其可能性,盲目的公关行为,可能会加剧危机情况。伊利有计划的开展对应的公关策略,步步为营,最终打造出了特有的安全奶源 概念。蒙牛却是通过固有的公关风格,想要通过情感来实现对应的目的。最终却是得不偿失。
3、危机公关处理本就不是一锤定音的买卖。伊利在推出概念之后,便开始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将概念变成现实。蒙牛在长文发布之后,并没有后续的计划跟进。高下立判。
企业在进利用公关实现对应目的的时候,找准切入点至关重要。危机公关处理概念如此,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的公关操作原理亦是如此。
(本文摘自 中国公关行业门户网站——公关之家)